用爱搭建家校联系的桥梁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ch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每提到家长会,我就会想起那个跟家长会有关的故事:“母爱的力量”。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位年轻的母亲有一个并不聪明的儿子,她第一次去参加家长会时,幼儿园的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看。”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回到家,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自己吃了两碗米饭。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后,老师对她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回家的路上,她流泪了。然而,回到家里,她却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只要你细心些,就能超过你的同桌,你的同桌这次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原来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彩。第二天上学时,孩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这位睿智的母亲用美丽的谎言,从儿子上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每一个家长会,她都用鼓励的方式给儿子以有利的引导,最终她把并不聪明的儿子送入了清华的大门。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是我刚毕业第二年做班主任的时候。这个故事使我想到自己开家长会的情形,当时我虽然年轻,但却俨然一个老道的“法官”,费尽心思地多方调查,组织材料,对号入座地将学生逐一列入诉状,而后“告状”般地诉与家长。本来是出于好心,希望家长能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回家后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可孰不知,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甚至还起了反作用。我曾私下里问过学生家长会后家长的反响,优生的回答是“家长没说什么,只是让我好好学习”,差生大都说“家长回家后很不高兴,说再不好好学习,就干脆回家种田”,更有甚者还引来了家长的巴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正当我对此迷惑不解时,有幸读到了上面那则故事,母亲的鼓励让一个顽童一步步踏入了清华的大门,那么,我们教师是不是也应该从爱的角度出发,用爱的眼光,爱的方式去鼓励、引导每一位学生呢?如果以爱为名,那我们教师就不能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如此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招来家长的巴掌,也许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鼓励下,会有更多的孩子走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带着这种想法,我试着改变了以往开家长会的方式。在以后的家长会前,我总是怀着一颗挚爱的心去审视每一个同学,从他们的身上找闪光点。我意外地发现,每一个顽劣的同学身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优点,也许这些优点正是引领他们的灵魂走向美好未来的星星之火,只是这火光太需要外力的助燃。之后每次的家长会便成了我与家长联合打造爱的机会,我们用爱去点亮孩子的心灵之灯,让他们在希望之火的引领下投入新的生活,多次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记得一次家长会上,我告诉李玲的母亲说:“孩子虽然学习基础稍差了点(其实李玲在班中的成績总在后半截),但是却有写作的天赋,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将来是当文人的料。”后来李玲在中考时报考了职高文秘班,职高未毕业就被选去当了兵,现在在部队上干得红红火火,正准备报考军校呢!到现在李玲的家长见了我,还是不住地说:“老师,真的很感谢当年您对李玲的鼓励。”
  其实每一个同学身上都拥有不同的潜质,只是没有被及时发现、挖掘出来。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共同缔造的。”我深表赞同,而且常以此检阅自己的工作,生怕一不小心就踏入这条河中,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需要我们的关爱,就让我们与家长一起打造爱的晴空,让孩子们在爱的阳光沐浴下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仓街小学】
其他文献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7年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为维护自主招生公平公正,教育部近日下发文件,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行为。  文件提出“五严格”工作要求。一是嚴格报名条件。要求考生提交的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由考生本人原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是严格材料审查。要求试点高校组织校内外专家严格审核考生提交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
期刊
语文承载着中华千百年的历史文化,也描绘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它是诗词歌赋,也是日常交谈。在高中阶段,语文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人教版教科书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本共五册,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构成。其中作为课堂教学主要载体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篇目多为名家名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蕴含极高审美价值,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期刊
(三)三课型——渐序快速作文训练教学的三种实用课型  渐序快速作文教学的愿景必须通过课堂来实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课堂改革,构建教学模型,优化课堂形式,向单位时间要质量。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创建了渐序快速作文教学的系列课型。  1.技巧指导课课型  这是从写作知识和技巧方面进行专题指导的课型,教学时间为一课时。其教学步骤主要有:  (1)范例导引。教师事先根据训练主题从不同角度精选3~5篇范文印发
期刊
三、阅读背诵,让学生成竹在胸  1.博览群书,开阔眼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如果能多读好书,博采众长,积淀底蕴,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深意、有文采。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文学著作、科普文章、儿童文学作品、诗文报刊等,从中体悟人物形象,探究表达技巧,锤炼思想意境,为写作沉淀思想,增长智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勤抄多写,从而提高自
期刊
所谓悬念,就是把文学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而是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疑团,使读者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心理,从而增添文章的吸引力和艺术效果。  小说的吸引力与小说的悬念密切相关。悬念可以增强读者的期待心理,增强读者的审美愉悦。悬念是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悬念设置的方法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法,研究悬念设置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小说的叙事艺术。在古典小说《水浒
期刊
最近,学校举行同课异构活动,笔者听的是五年级张老师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张老师不愧是教学精英,课上精彩纷呈。当讲到父亲的了不起时,她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父亲在救孩子时,用了哪个动词?”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挖!”“还可以用那些动词?”一位同学说:“可以用搬、扛。”另一位同学说:“可以用举、撬。”……一时间,同学们想到了许多动词。这时,张老师又问:“那为什么作者单单选用了‘挖
期刊
七、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用“导读”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导入:  同学们,提起鲁迅先生,我们眼前总会浮现出他严肃庄重的模样,他是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人。他虽然没上过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他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这样一个伟人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先生最真实的童年时光。  2.长文短读,方法指津  通过标题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找出关键
期刊
二、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  修改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教师在教学写景习作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雾慢慢地升起来了,就像白龙马要飞上天空去找孙悟空。”“花园里的那棵强壮的铁树就像威武的铠甲勇士,日夜守卫着我们的校园。”“白
期刊
诗意是儿童精神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儿童诗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虽然新教材中的儿童诗数量显著增多,但要想提高学生的儿童诗素养,还需让同学们更广泛地接触儿童诗。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阅读课文链接儿童诗的教学策略,找出了阅读课文与儿童诗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儿童诗引入阅读课文的课堂教学中,韵散并举,在儿童诗的浸润
期刊
大多数农村中学生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对作文缺乏兴趣,作文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写出来的作文枯燥无味,缺乏真情实感,甚至离题万里。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有效做法:  一、夯实基础,贵在积累  写作对不少同学而言是一件苦差事,他们常常因为没有素材而写不成一篇好作文。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在学生低年级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其具备超常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