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取生辰纲》中的悬念设置艺术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悬念,就是把文学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而是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疑团,使读者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心理,从而增添文章的吸引力和艺术效果。
  小说的吸引力与小说的悬念密切相关。悬念可以增强读者的期待心理,增强读者的审美愉悦。悬念是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悬念设置的方法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法,研究悬念设置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小说的叙事艺术。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悬念设置手法较为典型,笔者仔细研读后,觉得施耐庵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用省略和预叙设置悬念,用人物视角设置悬念,用矛盾冲突设置悬念。
  一、用省略和预叙设置悬念
  省略,即将某些影响情节的重要因素按下不提,让读者对情节的发展充满期待。预叙,即将所谓的计策和盘托出,这样也会产生悬念:读者会猜测这样的计策能否完全实施。“智取生辰纲”将这两种手法有机运用,产生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如这第十六回,开头就叙述晁盖、吴用等七人聚义石碣村,商量夺取生辰纲的计策。吴用笑道:“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这“如此如此”使读者对智取生辰纲的策略和过程充满期待,产生悬念。又如开头梁中书对杨志委以重任,杨志却几番推脱,为什么?杨志主张不能大张旗鼓地送,而应扮作客人和脚夫暗暗地送。他又担心奶公谢都管路上“鳖拗”,于是向梁中书申请取得指挥权。这样几经波折,除了突出杨志的精明细致外,还让读者产生疑问:在这样精密的安排下还会不会出现问题呢?
  二、转换叙述视角设置悬念
  法国学者,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认为,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三种。《三国演义》以全知视角叙述为主,而《水浒传》的突出艺术成就之一,就是灵活地运用叙述视角的转换设置悬念,情节腾挪跌宕,激发读者兴趣。如这第十六回,开头以全知视角为主,中间写杨志接受任命时却是以内视角为主,流动视角为辅,杨志的目光到哪里,读者的目光就到哪里。读者就像被蒙在鼓里,共同和杨志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结尾“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一句又将叙述视角恢复为全知视角,说书人引导听众跳出圈外,读者这才恍然大悟,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魅力。
  三、用矛盾沖突设置悬念
  好的小说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智取生辰纲”中的矛盾冲突同样精彩,作者设置的悬念令人读之欲罢不能。文中从多角度一写再写天气的炎热,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以凉衬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如此不厌其烦,浓墨重彩地写热呢?除了烘托气氛,天气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激化了矛盾冲突,帮助刻画了人物性格。用沈从文的话说,就是紧紧地“贴”着人物写。天气炎热,激发了文中的三种矛盾:由于天热,杨志要趁热赶路,避开早晚易被抢劫的险情;军健们和老都管却因趁热赶路而无不怨怅;好汉们正好利用炎热,事前埋伏,以逸待劳,伺机行动。杨志一行的运送与晁盖等好汉的智取是整个故事的主要矛盾,杨志一方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天气炎热以及明防一方内部不和,给了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这一回中先写次要矛盾,再写主要矛盾,不同矛盾纵横交织,又都是在天气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共同体现出《水浒传》矛盾冲突的艺术魅力。
  “智取生辰纲”这一回用许多艺术手法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如果说用省略和预叙的悬念是“是什么”“果然如此吗”,那么,用视角转换设置的悬念就是“究竟怎么回事”,用矛盾冲突设置的悬念则是“结局如何”。这种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出现在小说上可谓是如种子出土,其势凌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唐末的变文、宋代的话本到元代的平话,白话文学的发展都处于潜滋暗长的阶段。而以“智取生辰纲”等精彩章节为代表的《水浒传》遣词纯熟,描写生动,手法高妙,开启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这种技术和手段就是白话文学的一次飞跃,值得我们认真体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选用的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与《诚斋集》中的此诗分别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字。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意分析,笔者认为“圈”字比“围”字更富有表现力。  关键词:杨万里;“圈”;“围”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育部审定2016)七年级下册在“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选用了杨万里的七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该诗选自《杨万里集笺校》卷三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状物、写人栩栩如生,叙事生动有趣,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体会到文中语言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人,了解并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共享文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生活,
期刊
自从当了班主任,留给家人的时间少了,陪学生的时间多了。然而,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有时真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有一句话忽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不要彷徨,不要烦恼,办法总比问题多。  确实如此,当有学生不听话时,不守纪时,我总是耐心地同他们讲道理,把他们带到一边,与他们谈心,引导他们懂道理,知道如何做人。  班上有一位学生,分班时并未分到我班,因为他是体育特长生,有很多坏习惯,于是被“丢
期刊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实践,使学生真正进行原生态的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在前不久的一份语文质量测试卷上出现了成语“杀青付梓”,不少同学顿感陌生不可解。也难怪,手头的辞书上根本查不到它,但是“杀青”和“付梓”这两个双音节词语都是有的,也都在不同文章中出现过。虽然“杀青付梓”本非固定成语,如今被出题人临时用在了一起,学生们岂不知它的意思就是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和。  大家都知道,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最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竹简则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期刊
小学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理想文本。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中“抽出”“封”“浸”“飞舞”等词及其相应的语句进行涵泳赏析,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深入品味文中所用文字的精妙,体验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人文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以提升語文课的深度和广度。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句中“抽出”一词的意思是“长出”,换成“长出”更符合实际一些,
期刊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7年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为维护自主招生公平公正,教育部近日下发文件,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行为。  文件提出“五严格”工作要求。一是嚴格报名条件。要求考生提交的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由考生本人原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是严格材料审查。要求试点高校组织校内外专家严格审核考生提交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
期刊
语文承载着中华千百年的历史文化,也描绘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它是诗词歌赋,也是日常交谈。在高中阶段,语文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人教版教科书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本共五册,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构成。其中作为课堂教学主要载体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篇目多为名家名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蕴含极高审美价值,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期刊
(三)三课型——渐序快速作文训练教学的三种实用课型  渐序快速作文教学的愿景必须通过课堂来实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课堂改革,构建教学模型,优化课堂形式,向单位时间要质量。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创建了渐序快速作文教学的系列课型。  1.技巧指导课课型  这是从写作知识和技巧方面进行专题指导的课型,教学时间为一课时。其教学步骤主要有:  (1)范例导引。教师事先根据训练主题从不同角度精选3~5篇范文印发
期刊
三、阅读背诵,让学生成竹在胸  1.博览群书,开阔眼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如果能多读好书,博采众长,积淀底蕴,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深意、有文采。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文学著作、科普文章、儿童文学作品、诗文报刊等,从中体悟人物形象,探究表达技巧,锤炼思想意境,为写作沉淀思想,增长智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勤抄多写,从而提高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