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阅读背诵,让学生成竹在胸
  1.博览群书,开阔眼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如果能多读好书,博采众长,积淀底蕴,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深意、有文采。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文学著作、科普文章、儿童文学作品、诗文报刊等,从中体悟人物形象,探究表达技巧,锤炼思想意境,为写作沉淀思想,增长智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勤抄多写,从而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2.读书展示,增加底蕴
  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评出摘抄、积累最多的小组,并对优秀者进行奖励。每两周开展一次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学生为了展示个人魅力,背诵名家名作、满分作文、小说、诗词歌赋的积极性就会增强。通过展示活动,同学们在背诵积累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为了提高同学们背诵古诗、名言、成语典故的质量,笔者设置了背诵分值,满分10分,对每月优秀小组予以奖励,为了小组荣誉,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
  四、依托课文,让学生下笔成文
  阅读和作文是一对孪生兄弟,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如果教师能依托课文,让学生潜心地去读,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揣摩篇章结构,认识言语规律,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就能帮助学生巩固习作知识,做到下笔成文。
  1.感知选材技巧
  材料是文章的第一要素,作文必须围绕主题选择典型的材料。唯有材料生动,才能突出表现事物的特点和人物的形象。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领悟作者的选材技巧,掌握排除法、比较法和选取法等选材方法。比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作者选取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论证启示,这三个人物在不同的领域中各自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而让学生明白,古今中外,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实现理想。
  2.知晓表达手法
  娴熟的表达技巧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表达技巧既包括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又包括象征、对比、烘托、正面或侧面描写、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开门见山、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为学生提升表达水平积蓄能量。比如《海底世界》一课就运用了多种说明方式介绍了海底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①列数字,突出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②做比较,说明速度快——“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③举例子,言之有据——“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教学时,教师应抓住相关语句,通过诵读、揣摩、体悟等说明方法,引導学生增长言语智慧。
  3.揣摩篇章结构
  结构就是作者对文章进行全盘考虑,勾勒出整体轮廓,理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是内容的载体,是文章的骨骼。不同文章结构各异:或承上启下,或巧设悬念,或暗设伏笔,或一波三折,或先总后分,或层层递进,或并列展开,或先景后情,或首尾呼应等。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结构,使作文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比如《泉城》一课,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组织了材料:①总起开篇——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②分别描写,突出特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③篇末总结,首尾呼应——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教师可根据文章是怎样开头结尾以及刻画泉水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剖析作者安排材料时如何谋篇布局,体悟表达妙处,积累结构形式的知识。
  4.了解语言规律
  了解语言规律是发展语言的关键,也是提升表达技巧的核心要素。教学不同体裁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表达手法、语言等规律,认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作品的语言规律。比如教学小说体裁类文本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特定的环境,体味精彩的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欣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教学科普文时应引导学生关注表达规律,学习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留心安排材料采用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体会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朴实无华、准确严谨的特点;教学议论文时应让学生认识议论文的表达规律,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文章的灵魂,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说勤奋》一课,该文开篇提出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然后运用事例证明观点——选择司马光、童第周成功的事例论证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清事例和观点之间的联系,体悟作者是怎样用事实来阐明观点的,把握谋篇布局的形式。
  五、注重批改,让学生精益求精
  作文批改的目的是借鉴“好的”,舍弃“坏的”,通过反复修改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也就是说,“批”的目的是“改”,“改”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欣赏、修改、写作水平。所以在作文批改教学中,批改要有艺术性,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导他们学会修改,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1.示范批改
  教师当众批改学生的作文以作示范。示范批改时最好将作文放大到黑板或实物展台上,让学生看得一清二楚,然后用红笔示范批改。批改时教师应巧妙地渗透批改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批改,也可以小组讨论,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2.只批不改
  教师只做简要的眉批、总评,指出作文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结合批语想一想,并动笔修改。只批不改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养成了批改的好习惯。教师针对本次习作教学重点目标及习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写出批语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批语尽量多写眉批,以便学生查找问题。批语重在鼓励,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3.自批自改
  叶圣陶说:“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属于本人,老师只起引导和指点的作用,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就告诉我们,文章要自己修改,學生只有学会自己修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所以教师应教导学生掌握“批、改、增、删、换、理”六种修改方法,养成三读三改的习惯:默读,修改内容结构;轻松读,修改遣词造句;朗读,全面润色提升,促使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好习惯。
  4.互批互改
  互批互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地位平等,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不断变换角色,思想发生碰撞,智慧交锋,取长补短。
  文字写到最后应不见技巧,只有思想,思想的深浅决定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文字的独特,不能让文字技巧禁锢了思想的自由和灵动!教师既要激励学生融入沸腾的生活,又要教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主动积累语言文字,增长见识,磨砺意志和思想,提升认知水平,写出好的作文。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
其他文献
社会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也基本都建成了相应规模的图书室,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笔者在与兄弟学校交流学习中发现,有些学校的图书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下面是我校图书使用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建成并开放阅览室  为使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我校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仍将一百多平方米的会议室改成阅览室,学生在校期间坚持开放。阅览室内摆放图书五千多册
期刊
摘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选用的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与《诚斋集》中的此诗分别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字。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意分析,笔者认为“圈”字比“围”字更富有表现力。  关键词:杨万里;“圈”;“围”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育部审定2016)七年级下册在“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选用了杨万里的七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该诗选自《杨万里集笺校》卷三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状物、写人栩栩如生,叙事生动有趣,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体会到文中语言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人,了解并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共享文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生活,
期刊
自从当了班主任,留给家人的时间少了,陪学生的时间多了。然而,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有时真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有一句话忽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不要彷徨,不要烦恼,办法总比问题多。  确实如此,当有学生不听话时,不守纪时,我总是耐心地同他们讲道理,把他们带到一边,与他们谈心,引导他们懂道理,知道如何做人。  班上有一位学生,分班时并未分到我班,因为他是体育特长生,有很多坏习惯,于是被“丢
期刊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实践,使学生真正进行原生态的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在前不久的一份语文质量测试卷上出现了成语“杀青付梓”,不少同学顿感陌生不可解。也难怪,手头的辞书上根本查不到它,但是“杀青”和“付梓”这两个双音节词语都是有的,也都在不同文章中出现过。虽然“杀青付梓”本非固定成语,如今被出题人临时用在了一起,学生们岂不知它的意思就是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和。  大家都知道,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最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竹简则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期刊
小学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理想文本。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中“抽出”“封”“浸”“飞舞”等词及其相应的语句进行涵泳赏析,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深入品味文中所用文字的精妙,体验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人文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以提升語文课的深度和广度。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句中“抽出”一词的意思是“长出”,换成“长出”更符合实际一些,
期刊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7年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为维护自主招生公平公正,教育部近日下发文件,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行为。  文件提出“五严格”工作要求。一是嚴格报名条件。要求考生提交的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由考生本人原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是严格材料审查。要求试点高校组织校内外专家严格审核考生提交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
期刊
语文承载着中华千百年的历史文化,也描绘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它是诗词歌赋,也是日常交谈。在高中阶段,语文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人教版教科书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本共五册,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构成。其中作为课堂教学主要载体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篇目多为名家名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蕴含极高审美价值,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期刊
(三)三课型——渐序快速作文训练教学的三种实用课型  渐序快速作文教学的愿景必须通过课堂来实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课堂改革,构建教学模型,优化课堂形式,向单位时间要质量。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创建了渐序快速作文教学的系列课型。  1.技巧指导课课型  这是从写作知识和技巧方面进行专题指导的课型,教学时间为一课时。其教学步骤主要有:  (1)范例导引。教师事先根据训练主题从不同角度精选3~5篇范文印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