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学校举行同课异构活动,笔者听的是五年级张老师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张老师不愧是教学精英,课上精彩纷呈。当讲到父亲的了不起时,她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父亲在救孩子时,用了哪个动词?”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挖!”“还可以用那些动词?”一位同学说:“可以用搬、扛。”另一位同学说:“可以用举、撬。”……一时间,同学们想到了许多动词。这时,张老师又问:“那为什么作者单单选用了‘挖’,而不是用其他动词呢?”
听到这里,笔者在心中暗暗为张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这一课笔者也讲了很多遍,却从未想到能从这一动词进行难点突破。看来,课堂真是常上常新呀!于是,笔者也和大家一样思考起这个问题的答案来。
在笔者认真思考时,同学们已经开始回答了:“因为父亲是一个人,所以不能用抬。”“因为他没有工具,所以不能用撬和扛。”“因为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所以他不能去拿工具。”……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不过此时同学们全都是围绕用词方法来说,没有一个同学能联系课文的中心来谈“挖”与“父亲了不起”之间的关系。这时,张老师进行总结说:“大家说得很好,通过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呀!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认真思考,准确用词。”听到这里,笔者的心中升起了一丝遗憾。
下课后,笔者立即找到张老师和她交流意见:“张老师,我认为您能抓住‘挖’字很好,可惜未能深挖。我认为用这个词的原因至少还有两点,一是从‘挖’字可以看出当时的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很大,所以不能用‘搬’而是用‘挖’;二是因为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父亲急于救出孩子,所以无暇去寻找工具,可以看出父亲急切的心情。两点结合更能突出父亲的了不起。”张老师听了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对!我在教学时只注重教学生用词的准确,却忽略了它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了。谢谢你的指正。”“我要向您学习的地方更多,这篇课文教了这么多年,我都没关注这个‘挖’字,我想,它早就该生气了!”说完,我俩都笑了。之后张老师特意对这个‘挖’字的作用进行了补充。
反思:现在教育界有“重文本”和“重学本”之争,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就像灵魂与肉体之間的关系。在笔者看来,文本的作用就是为了突出中心,为中心而生,并因与中心的远近关系定其详略。当然,中心也因文本的用词造句而丰满。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中心思想,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当然,只谈中心而忽略了文章的行文结构、遣词造句,那也不过是没有肉体的孤魂野鬼,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文章形神兼备。在这则案例中,开始时张老师虽然很有新意地抓住了“挖”字,但是由于只停留在了用词上,而没有深挖这个词对中心的突出作用,所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幸,在笔者的提示下进行了补充订正,从而使课堂更加完美。
【作者单位:天津市蓟州区第六小学】
听到这里,笔者在心中暗暗为张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这一课笔者也讲了很多遍,却从未想到能从这一动词进行难点突破。看来,课堂真是常上常新呀!于是,笔者也和大家一样思考起这个问题的答案来。
在笔者认真思考时,同学们已经开始回答了:“因为父亲是一个人,所以不能用抬。”“因为他没有工具,所以不能用撬和扛。”“因为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所以他不能去拿工具。”……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不过此时同学们全都是围绕用词方法来说,没有一个同学能联系课文的中心来谈“挖”与“父亲了不起”之间的关系。这时,张老师进行总结说:“大家说得很好,通过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呀!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认真思考,准确用词。”听到这里,笔者的心中升起了一丝遗憾。
下课后,笔者立即找到张老师和她交流意见:“张老师,我认为您能抓住‘挖’字很好,可惜未能深挖。我认为用这个词的原因至少还有两点,一是从‘挖’字可以看出当时的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很大,所以不能用‘搬’而是用‘挖’;二是因为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父亲急于救出孩子,所以无暇去寻找工具,可以看出父亲急切的心情。两点结合更能突出父亲的了不起。”张老师听了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对!我在教学时只注重教学生用词的准确,却忽略了它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了。谢谢你的指正。”“我要向您学习的地方更多,这篇课文教了这么多年,我都没关注这个‘挖’字,我想,它早就该生气了!”说完,我俩都笑了。之后张老师特意对这个‘挖’字的作用进行了补充。
反思:现在教育界有“重文本”和“重学本”之争,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就像灵魂与肉体之間的关系。在笔者看来,文本的作用就是为了突出中心,为中心而生,并因与中心的远近关系定其详略。当然,中心也因文本的用词造句而丰满。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中心思想,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当然,只谈中心而忽略了文章的行文结构、遣词造句,那也不过是没有肉体的孤魂野鬼,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文章形神兼备。在这则案例中,开始时张老师虽然很有新意地抓住了“挖”字,但是由于只停留在了用词上,而没有深挖这个词对中心的突出作用,所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幸,在笔者的提示下进行了补充订正,从而使课堂更加完美。
【作者单位:天津市蓟州区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