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yi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用“导读”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导入:
  同学们,提起鲁迅先生,我们眼前总会浮现出他严肃庄重的模样,他是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人。他虽然没上过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他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这样一个伟人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先生最真实的童年时光。
  2.长文短读,方法指津
  通过标题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找出关键语句,提纲挈领。
  3.引导学生找出过渡句,并大声地朗读出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设问:“我”对百草园怀着怎样的感情?这里提到了百草园中的哪些事物?
  这些景物为何如此美妙,为何如此让“我”牵挂?请同学们在第一到第八自然段中找一找!
  哪一段是对百草园的集中描写?(引出第二段。)
  4.赏读第二段
  活动:初读
  读读注解中的生字词
  方法指津:
  对精美片段的品读,我们可以这样做:
  (1)拿筆圈点勾画,标出美点和疑难点。
  (2)结合注释加深理解。
  具体要求:
  (1)把所有景物的名称都标出来。
  (2)这一段读来有声有色,有形有味,请同学们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后,教师用屏幕展示三组景物,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些词语好比串珠的线,把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珠子串成美丽的珠链。只读这组景物的名称时,我们会觉得索然无味,这是为什么?自然引出第二个问题。
  师生共读第二段,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顺序,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发现写景的奥妙:写出最真切的感受。
  展示部分图片,要求学生用文中的描述抢答。
  齐读
  再次感受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美好。
  5.百草园除了乐景,还有乐闻,乐事,如何不叫“我”留恋?
  简略带过。
  6.回到第9段,对“三味书屋”进行分析
  难怪“我”对百草园会如此难舍难分,这种情感经历确实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请同学们再读第9段。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随着年齡的增长,我们必须学习知识和本领,逐渐学会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孩子们会被送进“书塾”,也就是现在的学校。去之前“我”对书塾怀着怎样的情绪?(生:反感和抵触。)“三味书屋”果真那么严厉吗?它让孩提时的鲁迅反感吗?只有读了课文才知道。
  学生自读全文,并对“三味书屋”进行分析。
  7.屏幕展示阅读思考题:
  这里的先生很严厉吗?
  这里的课堂很严肃吗?
  这里有好玩的事情吗?
  8.赏读有趣片段
  学生阅读后小组交流,自由发表见解。学生发言,师生互动,读读议议。根据课堂生成适时自然地表演书塾师生同读的情景。
  提醒学生思考特殊的标点符号的作用。
  师:这里的先生很严厉吗?
  生:不!很和蔼,很仁慈!
  师:这里的课堂很严肃吗?
  生:不!很有趣,很好玩!
  师:这里有好玩的事情吗?
  生:有,多得很!
  在热烈的气氛中师生小结:
  小结:
  “三味书屋”:环境安静而典雅,古色古香。
  先生:和蔼,方正,质朴,博学
  戒尺不常用,罚跪也不常用
  教学认真,读书入神
  “我”的收获:收获了知识
  初次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初次接触了艺术
  9.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相似处和不同处
  “三味书屋”是别有情趣的。比起百草园丰富有趣的景物,自由自在地玩耍的欢乐,这里同样令人神往。孩提时的鲁迅在这里亲近了自然,启蒙了艺术,积累了基础知识,又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那些在学习的间隙里的玩耍更让人觉得刺激和有趣,特别让人难以忘怀。
  10.写作背景(点到为止)
  《朝花夕拾》小引(节选)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
  我有一時,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11.结束语
  (1)童年啊!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美好的回忆会驱走烦恼和悲伤,让我们的心得到温暖的安慰。童年的美好值得珍藏。我们可以用照片留住瞬间,可以用视频录下片段,我们更可以用文字留住所有的过往,记下喜怒哀乐,记下对世界独特的感受。所以,我们的作业是——
  (2)如果说百草园的生活像一条欢快流淌的小溪,那三味书屋的生活就像一个静静的深潭,看似风平浪静,其实下面正游动着一群群快乐的小鱼儿,不时还掀起一两朵美丽的浪花。美好的童年值得我们永远珍藏。所以,今天的作业是——
  12.作业布置。
  (1)围绕难忘的童年时光,成长岁月,写一两段文字。
  (2)抄写注解中的生字词。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自从当了班主任,留给家人的时间少了,陪学生的时间多了。然而,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有时真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有一句话忽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不要彷徨,不要烦恼,办法总比问题多。  确实如此,当有学生不听话时,不守纪时,我总是耐心地同他们讲道理,把他们带到一边,与他们谈心,引导他们懂道理,知道如何做人。  班上有一位学生,分班时并未分到我班,因为他是体育特长生,有很多坏习惯,于是被“丢
期刊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实践,使学生真正进行原生态的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在前不久的一份语文质量测试卷上出现了成语“杀青付梓”,不少同学顿感陌生不可解。也难怪,手头的辞书上根本查不到它,但是“杀青”和“付梓”这两个双音节词语都是有的,也都在不同文章中出现过。虽然“杀青付梓”本非固定成语,如今被出题人临时用在了一起,学生们岂不知它的意思就是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和。  大家都知道,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最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竹简则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期刊
小学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理想文本。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中“抽出”“封”“浸”“飞舞”等词及其相应的语句进行涵泳赏析,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深入品味文中所用文字的精妙,体验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人文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以提升語文课的深度和广度。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句中“抽出”一词的意思是“长出”,换成“长出”更符合实际一些,
期刊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7年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为维护自主招生公平公正,教育部近日下发文件,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行为。  文件提出“五严格”工作要求。一是嚴格报名条件。要求考生提交的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由考生本人原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是严格材料审查。要求试点高校组织校内外专家严格审核考生提交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
期刊
语文承载着中华千百年的历史文化,也描绘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它是诗词歌赋,也是日常交谈。在高中阶段,语文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人教版教科书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本共五册,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构成。其中作为课堂教学主要载体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篇目多为名家名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蕴含极高审美价值,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期刊
(三)三课型——渐序快速作文训练教学的三种实用课型  渐序快速作文教学的愿景必须通过课堂来实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课堂改革,构建教学模型,优化课堂形式,向单位时间要质量。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创建了渐序快速作文教学的系列课型。  1.技巧指导课课型  这是从写作知识和技巧方面进行专题指导的课型,教学时间为一课时。其教学步骤主要有:  (1)范例导引。教师事先根据训练主题从不同角度精选3~5篇范文印发
期刊
三、阅读背诵,让学生成竹在胸  1.博览群书,开阔眼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如果能多读好书,博采众长,积淀底蕴,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深意、有文采。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文学著作、科普文章、儿童文学作品、诗文报刊等,从中体悟人物形象,探究表达技巧,锤炼思想意境,为写作沉淀思想,增长智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勤抄多写,从而提高自
期刊
所谓悬念,就是把文学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而是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疑团,使读者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心理,从而增添文章的吸引力和艺术效果。  小说的吸引力与小说的悬念密切相关。悬念可以增强读者的期待心理,增强读者的审美愉悦。悬念是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悬念设置的方法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法,研究悬念设置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小说的叙事艺术。在古典小说《水浒
期刊
最近,学校举行同课异构活动,笔者听的是五年级张老师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张老师不愧是教学精英,课上精彩纷呈。当讲到父亲的了不起时,她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父亲在救孩子时,用了哪个动词?”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挖!”“还可以用那些动词?”一位同学说:“可以用搬、扛。”另一位同学说:“可以用举、撬。”……一时间,同学们想到了许多动词。这时,张老师又问:“那为什么作者单单选用了‘挖
期刊